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动态-->详细信息
【走进大师】禤晓林:用坚持与积累,奔向热爱
2023-03-10   

“我记得有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学武术的人问师父:我努力学,多少年能学成?师父答:5年。徒弟觉得时间太久了,他又问:那我很努力地学,要多久呢?师父答:10年。”

“为什么更努力地学习,学成的时间反而更长?”

“这就像我们做建筑设计一样,如果以功利性较强的想法来做这一行,急功近利,对于基础的积累反而就不扎实了。”


禤晓林

禤晓林用一个简单的故事,简练地表达着他做建筑师的坚守与热爱。

禤晓林,1969年出生于南宁一个建筑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接触了颇多建筑方面的知识,为追随梦想与热爱,他曾在本科及研究生时期主修城市规划、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面对充满机遇的大城市,他毅然选择回到南宁,期待用自己所学去回馈家乡。至今,他已从事建筑设计及相关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在业内获奖无数,打造了属于他的一部建筑史。

传统意蕴,现代建造

19917月,禤晓林毕业后即进入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前身)工作至今,担任过建筑院副总建筑师、公司副总建筑师职务,主持、负责、参与过50余项大中型项目的设计,擅长于大型公建复杂性与矛盾性中的逻辑理性研究与应用。不仅设计项目多,他在业内的成果也斐然,曾获得数十项省部级奖项及个人奖项。

由禤晓林主持设计的南宁市国家档案馆(含南宁市方志馆),以弘扬民族新风为重点,是市民了解南宁市发展史的重要展馆,曾获得2019年度全国工程勘察、建筑设计行业和市政公用工程优秀勘察设计奖(原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二等奖。在设计之初,禤晓林从档案馆的文化传播及文化载体两个功能出发,希望能在建筑中融合本土文化与当地精神,也期待通过建筑的设计感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南宁市国家档案馆(含南宁市方志馆)

在现代科技下,一味地追求复原,既显得效率低下,也少了一些时代特征。如何将档案馆的设计与南宁本土文化及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禤晓林带领团队从建造方式和材质上下功夫,选取中国历史上皇家档案收藏的经典形制石室金匮意象,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分“外盒”和“内核”两部分,浅灰色“外盒”采用传统中国建筑中的基本元素营造出“石室”式体量,玻璃体“内核”采用玻璃材质,融入广西传统建筑的元素,打造多重意味的“珍宝”。


南宁市国家档案馆(含南宁市方志馆)设计细节

从现代性与地域性上看,建筑的肌理逻辑取材于竹简的抽象形式,通过对建筑细部简化、变形和重组,营造出书卷气息浓郁的氛围,又符合现代文化建筑的形式意境;建筑底部运用了广西传统民族符号——吊脚楼这一意象,同时在柱子和竖向玻璃窗刻上广西各民族浮雕。档案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透露出端庄稳重而不失灵气的历史文化氛围。

又如五象塔。从外观上看,五象塔整体为灰色调,像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塔文物。实际上,五象塔是禤晓林带领团队充分利用了传统元素和现代材料相融合建造而成的。设计上提炼斜斗拱、壮族土司衙署、铜鼓等民族元素,建造上完全使用现代型钢等建材,用金属作装饰,表达出古典的韵味,“特别希望大家能从五象塔中看出时代的印记。”他介绍道。


五象塔

在保证建筑艺术性的同时,禤晓林选择用现代材料演绎出传统建筑的形态,以颇具现代民俗风情的符号凸显时代性审美和体验感。通过当下最新的建造手法,将传统意蕴在建筑上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他一贯的追求。

身负重任,势在必行

作为一名资深的建筑师,禤晓林不仅能在日常主持的项目中设计出亮眼的作品,也能在危急关头,敏锐地感受到业内变动,并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用速度与时间赛跑。

2019年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重灾区武汉市迅速建设了“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方舱。2020年大年初三,广西“小汤山”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邕武医院改扩建项目(临时负压病房)及平战结合病房楼项目建设任务也发布,禤晓林接到了这项意义重大且艰巨的任务。



临时负压病房及平战结合病房楼

禤晓林没有丝毫犹豫,他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离开还在团聚的小家,他迅速带领团队到达建设地点,肩负起项目负责人的重任。一次次交流探讨,一次次方案修改,连轴转的工作时间成为常态,最高的记录是——他曾不眠不休在项目上奋战了40多个小时,可想而知情况有多急迫。

“疫情当前,行业的凝聚力尤为重要。”禤晓林提到,部分同行在非典期间积累了相关的建造经验,加上“火神山”“雷神山”建造者们的技术分享,使得团队在很短的时间内研究出了建造思路。加上行业内的互助,他带领团队12小时内完成临时院区初步设计方案,24小时内完成结构基础设计,144小时完成全部施工图设计……

“机电设备数量多、线路复杂,如何布置是一个难题。”“当时物资也比较匮乏,很多医疗设备都紧缺。”禤晓林也向我们透露了当时建造“小汤山”医院的一些难点。“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些也不是特殊问题,遇到困难就想办法解决,努力工作,专心工作,问题总能迎刃而解。”禤晓林沉心静气,专注于眼前的工作,最终项目在团队的共同合作下,仅用了14天,“小汤山”医院拔地而起,成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生命方舟”。

热爱驱动,专注积累

谈项目,禤晓林滔滔不绝,亲力亲为过的每一个细节,他都记得颇为清楚,在他眼里,这些都是日常小事,是每一个建筑设计师都要面对的。可能在常人看来,建筑设计需要日复一日不断地重复绘制图纸,不免有些乏味。但禤晓林把建筑设计当成了爱好,他真正地热爱这一职业,也乐于沉浸在每一个项目的设计中。

对工作十年如一日的热爱和专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也让禤晓林获得了“广西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荣誉称号。对他来说,这是一种较高的社会认可,他也感到自豪。“但这不是划时代的一条线,更像是一个新的起点。因为做建筑设计这一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项目或题目,是否也能如以往一样被认可,每一项新任务都是新的挑战。”话锋一转,禤晓林没有过多地表达自豪感,他认为荣誉只是一种认可,未来的路还是要坚持脚踏实地地走下去。对于未来的工作规划,禤晓林表示,时代在发展,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数字化”“现代化管理”是关键词。未来要结合自身需求与工作需求,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形成自身积累,才能更扎实地开展工作。

如何坚守建筑师的初衷与追求?禤晓林认为,热爱始终是自身内在的驱动力,“有了热爱,才能乐意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上面,才有了解决问题的勇气。这是最根本的。”同时,工作中的积累也颇为重要,他不刻意地制定“10年评高级职称”“下一步评大师称号”这样功利性的目标,而是专注于眼前事,享受水到渠成的成就感。

作为资历深厚的前辈,禤晓林对后辈始终做到言传身教,不过,他更希望新生力量先明确人生目标。“每一代人的成长背景和过往经历都不太一样,所以我们的追求和努力的动力也不尽相同,我都建议后辈们首先要做到正确认识自己,界定自己对于生活和物质的目标是什么,再决定要不要走上这条路。”他认为做建筑设计,是要有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的。


禤晓林和后辈一起工作

对于愿意走上建筑设计这一道路的人,禤晓林也寄予了厚望并提出建议:年轻的建筑师要耐得住寂寞,学会积累,切忌急功近利;同时多与前辈交流经验,阅读大师们的专著和访谈提升自我。他希望,现在以及未来的建筑师们,能把民族特色和绿色发展融于建筑发展中,打造专属于广西的独特建筑。

三十余年的磨砺与修炼,让禤晓林少了一些书生意气,多了一分儒雅与敏锐,始终不变的,是他对于建筑设计的热爱与坚守。在他身上,未见功成名就的傲气,只见敦厚的谦谦风骨。对于建筑设计的思考与实践,始终考验着他的敏锐、悟性与勇气。

禤晓林代表作品:


广西艺术学院图书馆 


广投昕境 


南宁轨道交通指挥中心 


南宁城建集团总部基地 


广西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住院综合楼 


医科大一附院内科楼 


东兴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一期

 

关闭】